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英雄传说之纵横江湖 > 九 初上少林
    数日之后,元顶已登上了少室山,来到名扬天下的少林寺外。元顶仔细打量这禅宗祖庭,武林圣地,从山门处看去却不似他想象中那么雄伟,但显是近年经过了修缮。进了无人把守的山门,只见寺内殿宇楼阁颇具规模,但香客寥寥,反不如僧人数量之多。元顶在寺内走了走,在大雄宝殿看见有香客在上香,突然想起齐珊在灵谷寺时原是要教自己上香之法的,却因有僧人在佛前诵经错过了。自己既然不知上香的规矩,便只好瞻仰完佛像便离开大殿。他仔细看了所见的几个僧人,都不似武功高强之士,心下踌躇如何找人切磋武功,一边向殿后走去。他从西面绕过大殿,不远处一个院落门口却站着两个年轻僧人。元顶心中一动,也不搭话,径直向院门走去。将近门口,两个僧人上前一步,一齐施礼道:“施主请留步,此处是僧众静修的禅堂。”

    元顶道:“二位师父,请问罗汉堂怎么走?在下想向贵寺的高僧讨教。”

    两个僧人对视一眼,均面露惊讶之色。一个僧人问道:“施主你多大年纪了?知道本寺罗汉堂是何所在吗?”

    元顶道:“在下听说少林寺是万众敬仰的武林圣地,罗汉堂就是我等学武之人向寺内高僧讨教之所。在下从师学艺十几年,既入江湖行走,自然该前来贵寺讨教。”

    那僧人见他说得郑重,只好道:“请施主稍候,小僧去禀报上座。”

    元顶见他答应得如此容易,甚觉意外。他却不知自宋末至元,历经战乱,少林僧众多所离散,许多武功也已失传。直到一贯大师的师父来到少林,才一边与寺中遗老整理本派武功典籍,一边于江湖上寻觅武学高手切磋请教。数十年间,他邀集了不少僧俗高手来到寺中,一同将各派奇门武功与少林原来传下的武功去芜存菁,重新整理出数十种高深武功,其中许多吸收了内家练气运劲的法门。所以自元以后,少林武功已是内外兼修,与原来外家的刚猛路子颇有不同。正因一贯的师父以此方法重振少林武学,寺中高僧均觉少林也该博采众长,而不应敝帚自珍、固步自封,此后便与武林中人多所往来切磋,自然也不能将前来挑战的武林人士拒之门外了。只是元顶看起来年纪尚小,不似身负高深武功,因此那僧人才多问了几句。不过按寺中规矩,前来挑战切磋之人不论武功高低均要接待,他却不能将元顶前来挑战之事隐瞒不报。

    元顶等不多时,那僧人领着两个中年僧人来到。新来二僧对元顶合十为礼,其中一个身材肥胖、慈眉善目的僧人道:“贫僧了禅,请施主移步罗汉堂。请教施主尊姓大名、出身门派。”

    元顶还礼道:“有劳大师。在下元顶,学的是家传武功。”

    了禅便不多问,引着元顶来到寺院东面的一个院子,院门虽也有两个僧人把守,但见他们同行,并未上前询问。

    院中从院门至厢房之间有好大一片空地,应是为了练武过招所设。了禅站定,又对元顶合十道:“贫僧为今日罗汉堂当值僧人,不知施主有何指教?”

    元顶道:“在下久仰少林武功大名,特此前来讨教。既是大师当值,就请大师赐招吧。”

    了禅也不推辞,后退一步道:“我等出家人不能妄动刀枪,就空手接元施主高招吧。望施主点到为止。”另一个中年僧人却退到远处观看。

    元顶也不再多言,说了句:“大师看招。”上前出左掌拍向了禅胸口。

    了禅并不躲闪,左腿成弓步,右拳前冲,直击元顶来掌。元顶见他出招朴实无华,但拳风甚劲,不欲第一招便与他硬拼,当下左掌一收,右拳中指凸出从下方击向了禅小臂。这一下如打实了,不必击中要穴,以元顶的劲力,了禅也难以禁受。了禅迅即收拳,左手穿出拍击元顶右臂,元顶右臂一沉一转,右手成爪反拿了禅左腕。了禅收手撤步,却起右腿踢来,元顶闪身避开,出脚扫向了禅左脚。了禅右脚尚未落地,急忙左脚发力,向后跳开。

    两人这一交手以快打快,均未能摸到对方衣角半分。了禅本非今日当值武僧,因他武功甚高且性情甚是祥和,首座大师想他颇知进退,特让他来接待元顶,也是怕别的僧人伤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但他此时见元顶年纪虽轻,功夫却是不弱,不禁想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当下不再留手,拳脚生风,迅捷无比地向元顶攻来。元顶只觉压力陡增,对手之力量、速度都比刚才几乎增强了五成,当下凝神聚力,以快打快,与了禅斗在一处!

    二人斗了近百招,了禅只觉对方这个年轻人力量越来越大、招式越来越奇、速度越来越快。原来元顶与他过了几十招后,已知他虽与齐文一样出身少林,且还是寺内出家弟子,但无论内力或招式都逊齐文一筹。元顶暗暗加力,也想看看对方是否还有绝招应对,但将近百招也未见了禅有威力更大的新奇武功使出,便乘了禅右拳攻到,招数将老之际,迅捷异常地侧身闪到了禅右边,出手如电,右掌在了禅肋下轻拍了一记,随即足尖一点,飘身到了丈外。

    了禅虽然中招,却并未受伤,原来元顶真的是点到为止,掌上未带内力。了禅虽是武僧,但也精研佛法,加之生性随和,输了比试全无怒色,仍是淡然施礼道:“多谢施主手下留情,贫僧甘拜下风。”

    元顶也施礼道:“在下一时侥幸。少林武功果然名不虚传。”

    了禅尚未答话,院中厢房中一个苍劲的声音传来:“只怕少林武功让小施主失望了吧?”

    话音未落,一个虬髯老僧已现身于厢房门外。只见他身材高大、体态雄健,一袭大红袈裟竟似包不住他的熊虎之躯。了禅与另一个中年僧人同时施礼道:“见过一诚大师。”

    老僧双目如电,盯着元顶问道:“小施主武功奇高,究竟是哪一位真人的高足?还请告知实情。”他在房内看了二人过招,也认定元顶所学是道家的武功。

    原来成吉思汗在大雪山与长春真人丘处机相见后,又赐这位全真教掌教虎符玺书、花园土地,使他得以弘扬全真、广建道观,并掌管天下道教。因此元初以来道家各派势力大张,百余年间出了不少出类拔萃之人,其中更有如张三丰这等神仙般的人物。直至此时,道家武功高手也是为数众多,有些虽不常现身于江湖,但以少林寺人脉之广,自然知道有些道家高人的武功已达深不可测之境,故此那一诚大师见元顶年纪轻轻便身怀玄门高深武功,自然认定他是某位可称为真人的道教高手之徒。

    元顶躬身施礼道:“晚辈自幼便在家随师父修习武功,家师从未提及所授武功属何门派。也有前辈说过晚辈所学是道家武功,但是殊途同源也未可知。”

    一诚道:“原来尊师是位避世而居的高人。可你小小年纪怎么就会来我少林挑战呢?”

    元顶据实答道:“家师命晚辈游历江湖以增见闻,其中一项要务即是向武学高手请教武功。少林武功名扬天下,晚辈自然想来求教。”

    一诚微笑道:“你倒是直言不讳。只怕与了禅交手后认为少林武功有些名不副实了吧?”

    元顶道:“了禅师父武功高强,刚才只是晚辈侥幸而已。”

    一诚道:“这就并非实言了。小施主刚才不只手下留情,更是行有余力,你的武功确实较了禅为高。但这只能说明了禅的武功修为不如小施主,却不能以此定论少林武功不如小施主所学道家武功。”

    元顶道:“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晚辈所学自是无法相比。正因如此,晚辈斗胆请大师赐教。”

    两个中年僧人听到此言都是一震,了禅道:“施主,贫僧所学武功不过是少林武学的皮毛,你可不要赢了贫僧便轻视本派武功啊。一诚上师乃是罗汉堂首座,佛法武学均已达极高境界,已多年不与外人交手了。”

    一诚却未推辞,微笑道:“小施主初生牛犊,勇气可嘉。实不相瞒,我罗汉堂还有几个武功比了禅高强的僧人,本不须老衲出手,但老衲已数年未见玄门正宗的高手,不免见猎心喜。且如果老衲所见不虚,小施主的内功颇有独到之处,等下交手也许老衲不止要以招式相较,还要与小施主比比内力。如小施主感觉内力不继,只须闭上左眼,老衲自会收招。”

    元顶喜道:“多谢大师。”以一诚大师的身份肯跟他一个不满二十岁且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过招,他自然心怀感激。

    一诚道:“不必谢我,也许你的武功还能给老衲带来些惊喜呢。出招吧。”

    元顶道声:“晚辈得罪了。”向一诚左边矮身跨步,一掌拍向一诚腰间,他知这和尚内力必高,出掌时也蓄足了内力,以免与对方拳掌相交时被震退。

    一诚却不挡架,只是提起左拳,一拳向元顶手臂捣下。他身高臂长,出拳极快,元顶若不收掌,必会先中他一拳。元顶自然没想过要一掌击中如此高手,当下收势变招,双脚发力,向一诚身后绕去,同时一拳击向一诚腰后大穴。一诚微一转身,挥拳扫来。元顶仍是不与他双拳相碰,身形展开,围着一诚游走,不时以拳掌乘隙攻向一诚背后或身侧。一诚随他转了一圈,随即干脆站定,听得元顶来招方位,或以长臂、或以双足,将元顶招式一一挡开。元顶攻了十余招,眼见陷入僵局,便不再游走,右拳击向一诚右肩。一诚左腿微蹲成虚步,右掌转过来去拿元顶手腕。这虽是少林拳法中平淡无奇的一招,但接下来如元顶被他拿住手腕,他便可或出腿攻击元顶右肋,或出左拳攻击元顶身侧,也可左右手配合,以分筋错骨手废掉元顶的右臂。

    元顶即刻变招,化拳为掌,反拿一诚手腕。二人均极快地向上翻掌,意欲先拿住对方,但绕了几圈,却都无法做到。两人同时想到要以实击虚,便同时微一收掌,随即推出,二人手掌终于相交。元顶只觉对方手掌坚如铁石,掌力如怒涛巨浪般涌来,当下掌中发力,脚下却向后纵去。这一挡一退,已将一诚的掌力消去大半。

    此时双方已相距近丈,一诚却不追击,而是在原地站成高马步,右拳回收至腰间,左拳遥向元顶击出。元顶心念一动:“这高僧怎么打起刚入门的起手拳法来了?”忽觉拳风飒然,知道一诚使出的必是百步神拳或隔山打牛之类的神功,急忙运起内力,双掌迎上。他知道自己的劈空掌功夫无法与之相抗,便索性将对方拳力直接当成了有质有形的拳头,此时便当是与这少林高僧拳掌相接,比拼内力。

    一诚所用正是少林绝学百步神拳。说是绝学一是因为据说此功练到极处时,一拳击出,可在百步外摧山裂石;二是因为从来也无人能将此功练至大成。近百年来也只有一诚靠着天生神力与无比的毅力,练到如今能将拳力发至五丈以外。他初时怕元顶不备,拳力较弱,后来感到对方掌力已成,便催动内力,攻向元顶双掌。他这一发力,元顶又感到怒涛袭来,只好按齐峰指点之法,将大部内力运于双掌,抵抗对方拳力,而同时内息仍是循经脉流转不止。

    本来百步神拳一拳只能击出一股拳力,拳力发出即断,下一股拳力须发第二拳击出。而此时双方距离极近,一诚的内力又极为浑厚,所以他并不变招,只是催动内力撞击元顶双掌。他的内力由弱渐强,连催十一道内力攻出,如此不以招式为辅助地攻击实是大耗内力,到第十一次发力时几乎已是他于此状况之下所能达到的极限,其后他也无法再将内力加强。但元顶并未露丝毫败象,只是原来在后面支撑的右脚微微向后挪了寸许。一诚只觉自己的拳力都打在一个旋转的球上,对方虽无反击之力,却将自己的内力部分卸掉,剩下的部分也以内力挡住。而对方的内力在挡住自己十一道拳力后,竟无不敌的迹象。

    一诚知如此耗时费力甚为不智,当下左拳回收,欲以右拳再次发招。因二人拳掌并不相接,他倒不怕元顶乘势以内力反攻。元顶感到对手拳劲回收,心知他要变招再攻,当下毫不迟疑,双足发力,身子向右斜斜蹿出,左手一记劈空掌击向一诚下盘,右手随后在地下一撑,翻身站起。他知道这一掌根本无法伤到一诚,只是想看看如此出招对方会如何招架。

    一诚右拳尚未发出,忽见对手身体箭射而出,却非对着自己的方向。一怔之间,只觉下盘劲风袭来,当即气贯双腿,只听“噗”的一声,一诚的僧衣下摆被元顶的掌风吹得鼓向身后,一诚却如磐石般丝毫未动。

    元顶发掌站定后本是凝神戒备,尚未想到还能如何攻敌,却见一诚收招大笑道:“好!好!没想到小施主还有这一招。老衲输了!”

    元顶道:“大师说笑了。晚辈这一招岂能伤得大师分毫?”

    一诚正色道:“你我二人本是切磋武艺,老衲中了你一招自然是输了。虽然现在老衲未曾受伤,但如你我工力悉敌,结果却又如何?不过小施主的内功颇为有趣,自保有余而攻敌不足。可惜,可惜!”

    元顶忽然想起一事,便道:“晚辈想起家师曾说过,我所学内功颇有益于延年益寿,而家师自己几乎从未与人动过手。莫非本就不适于练武过招?”

    一诚沉吟片刻,道:“倒也并非如此。老衲虽未知你内功奥妙,但单只这自保之力便已是非同小可。应是你尚未达到某一境界,无法随心应用,也无法发挥内功的威力。不过你刚才那招劈空掌应是另有运功发力之法吧?”

    元顶道:“晚辈所学劈空掌共有三招,确是另有发力之法。”

    一诚道:“小施主你如不怕老衲偷学你的武功,就跟老衲说下你的劈空掌功夫。老衲总觉得你的掌力该强些。”说罢转头对了禅二僧道:“去打坐修炼吧,这里没你们事了。”二僧施礼后走出院子。

    元顶当下将自己所学劈空掌法告知一诚,一诚听罢参详了一会儿。道:“你所学方法并无问题,你的内力也足以发出极厉害的掌力,可是你刚才那一掌却是威力不足。这却是为何呢?”

    元顶道:“晚辈也是不知。家师虽传授此法,他自己却未用过。晚辈也没遇见过精于此法的前辈高人。”

    一诚微笑道:“精于此法?劈空掌和老衲所习百步神拳一样,须以极霸道的方法将丹田所蓄浑厚内力经数条经脉调集于一处再发出。寻常武人单是丹田蓄力、贯通经脉这两项便已极难达到,更别说去使出招数了。”

    元顶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晚辈也不会丹田蓄力啊!”

    一诚大惊道:“什么?你不会丹田蓄力?你的内力聚于何处?难道是膻中?”

    元顶答道:“晚辈所学内功,要旨在经脉贯通、流转自如,无须将内力聚于一处。因此晚辈每次发出劈空掌,虽也从丹田发力,但所用并非聚于丹田的全部内力,而只是当时流经丹田的内力。”

    一诚也恍然道:“因此你的内力虽然不俗,但劈空掌力并不强劲。”又皱眉沉吟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寻常内功都要气聚丹田,你的内功却是气散全身!既然不在丹田蓄力,为何又教你劈空掌呢?现在我倒是真的相信你的师父不属于任何名门大派了。”

    元顶自幼与师父相依为命,绝不会认为师父故意教错,但既是有一诚这等大行家在此,他自然要虚心求教。当下问一诚道:“大师,是否我这般将内力散于经脉的练法不及气聚丹田的内功呢?我如现在开始将内力聚往丹田又是否可行?”

    一诚也不与他客气,伸手给他把脉。又过了半晌,一诚道:“小施主所学内功也颇为精妙。虽暂时无法与劈空掌配合,使用其他武功时倒是运用自如,发力也甚强劲。而且我虽不明其中奥妙,但觉此功今后的前景无量,可说是一门奇功。若依老衲,无须为了使用劈空掌就削足适履。待再过几年,你的内力更强了,与你师父详细商量了再做打算。老衲也有几个修习玄门内功的朋友,可以帮你一同参详。”原来这一诚不止痴于武学,也颇有爱才之心。今日见到这个身怀奇异内功的少年高手,极想看到他今后究竟能发展到何种程度。

    元顶施礼道谢,又问道:“晚辈能在寺内多住几日,以便向大师和其他高僧请教吗?”他来少林寺本就存了求教之心,现在见一诚大师以如此武功身份居然对自己一个年轻晚辈多加指点,更觉少林派名不虚传。他也曾听说少林寺有不少俗家弟子,自己虽不能当少林弟子,也颇想多见识些少林派的高深武功。

    不料一诚却道:“施主既然已与我罗汉堂切磋过武功,除非经本寺几位长老商议,认定施主能够光大我少林武学,否则只能离开了。即便施主不走,也不会有人再与你切磋武功。此乃寺中规矩,老衲也不能违反。不过老衲相信日后小施主武功会有大成,那时再来,本寺必会欢迎。”

    元顶听了略感失望,但也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晚辈多谢大师指点。日后如有机缘,当再来拜见大师。”

    一诚对这个晚辈也颇为看重,当下道:“走,老衲送你出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