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上海繁华 > 第480章 遗憾
    王一元这一觉睡的可谓是时间长了,一直到快吃晚饭的辰光才算是悠悠醒转过来。他在床上又半躺半坐了好一会儿,整理了一下思绪,决定先去冲凉。

    水柱挥洒而下。因为没有使用热,沐浴在有些凉的自来水下,不由得汗毛紧竖。王一元一个“激灵”,人一下子就彻底清醒了过来。

    只一会儿也就适应了。他没有再做动作,只是一动不动的站立在花洒下,任由凉水自由落下撒遍了自己的全身。他吐出了一口长气,心里想到,舒爽,呵呵,还真是舒爽啊——

    联想起中介公司出售的前前后后经过。王一元到现在还是很有感慨。他想,还是应该找一个时间把老任,老杜,还有康立新和刘萍找过来,不妨对这一次交易的过程进行一次复盘。

    说实话,这一次中介公司的出售,从总体和大致的方向,还有计划和步骤来看应该都没有问题,也是在王一元的预估和掌控之中。

    但是也不能说就没有遗憾。最大的遗憾王一元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公司的规模还是搞得偏少了一些,本来自己认为有九十家门店就已经足够,虽然最后是九十二家,但是从后来和曹总的交往来看,当初哪怕就是再扩大一倍,北京公司也是愿意接受的。

    要知道,北京的这家公司当时上市已经箭在弦上,像中介公司这样的优质资产,又刚好能填补这家公司在上海市场的空白,其实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一拍即合两全其美的好事。

    第二个遗憾,就是最后的付款方式。当然了,总体的出售价格应该还是比现在的市场价值还略有高估,但是在结算方式上,自己却是选择了一半股票为代价的。

    自己现在拥有的这些股票至少要一年以后才能出售。万一整体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或者是房地产市场因为国家的调控出现有什么变故,这期间的风险,这是自己要面对却是无法去掌控的,风险自然也是不然而语。

    怎么办?王一元知道,无法掌控其实就是最大的风险。那又如何去减少这其中的风险呢?

    第三个遗憾,就是关于杨磊了。这件事已经发生和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王一元却是一只没有忘怀。为什么?很简单,说实话这个杨磊也算是自己中介公司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最后竟然搞得来以这样的方式结局,王一元估计杨磊自己也是没有想到过的。

    虽然说中介公司因此而蒙受了不少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士气,对当时公司扩张进程的影响,尽管杨磊最后把他不应该拿的钱全部都退了回来,但是事情已经造成,影响无法挽回。

    不仅是中介公司的影响无法挽回,实际上对于杨磊自己的影响也是无法挽回的。因为这件事的发生,他筹建公司的两位投资人最终撤回了投资,他的那家中介公司的连锁计划从而胎死腹中。

    虽然现在在宝山区开了一家单独的中介门店,但已全然没有了昔日的气势。因为没有了共同的利益,那几个一起跟过去的员工看到这种状况,也就纷纷做鸟兽散了。

    实际上对于杨磊的创业,王一元从心里面来说还是很支持的。想当初自己的创业,包括自己原来老板肖总的创业,走的路径其实都差不多。

    先是在一个公司学习,慢慢掌握各方面的相关知识,然后做业务熟悉行业和做生意的门道。等到时机一旦自己认为成熟,就伺机找机会出来创业。

    仔细一想,杨磊本身创业这件事并没有做错什么,他的想法也是对的。做业务嘛,做着做着自己做成了老板,这是一条无数人实践过的常规路径了。

    只是杨磊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卷款而逃的方式,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不可能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后果。可是他为什么还是要这样去做?这是王一元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遗憾,还是有关于员工。这次中介公司出售后,王一元特意去统计了一下,最后继续留下来进入房地产研究所和学区房业务的员工实际上并不是很多。

    除了康立新,刘萍,还有任子平,特别是培养出来的那么多的“管培生”最后只有三人留下来。这是王一元没有料想到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现在的社会早就不是了靠单打独斗就能混社会的时候。团队,团队的作用,实际上比资金,甚至比业务有时候都还要更重要一些。

    毕竟,企业绝不能一个人一点力量,而团队是成长企业必须突破的瓶颈。比如阿里巴巴。很难想象,作为互联网行业最优秀的企业之一,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竟然是一个对电脑技术一窍不通的人,可以说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但是马云就是就是靠的这十八罗汉,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在一套民居里竟然能创造出这样伟大的企业。靠的什么,靠的还是人。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

    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但是很多的筷子很难折断了。这是再浅显不过的大道理了。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自己公司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最后竟然只有寥寥几人选择跟随,这是王一元和公司的管理者都必须要深刻反思的。可是又应该怎么去做,员工们对公司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又在哪里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