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古秦帝国 >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急召朝议
    秦历四年,八月十五日。

    炎炎夏日,秦王宫后花园的凉亭之中,凉风徐徐,秦武阳正搂着一袭翠绿色轻纱的重华在大吃豆腐。

    两人真的是在吃豆腐!只见秦武阳用精致的木勺轻轻地舀起一块豆腐,笑道:“乖,张嘴!”

    重华依偎在秦武阳的怀里,轻轻地张开红唇,一下将那块豆腐吞进口中。细细地咀嚼了几下便吞咽下肚,幸福地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儿。

    “大王,你为什么称之为豆腐呢?”重华问道。

    秦武阳笑道:“因为它是用豆子磨制而成的啊!呃~~”

    秦武阳一下怔住了,因为他想到此时的大豆叫做还叫做菽。至于从什么时候菽改称大豆,秦武阳则不是很清楚了,反正一直到一千九百余年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还是叫做菽的。

    果然,只听重华咯咯一笑:“大王又要诓骗于我,臣妾明明听宫女们说此物是大王命人用菽果制成的。至于大王所说的大豆又是何物?”

    见重华颜笑巧兮地看着自己,秦武阳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呵呵一笑:“大豆是寡人给这菽果新取的名字,怎么样?好听吗?”

    重华笑道:“无论好听或不好听,既然大王让菽果改叫大豆,那它就是大豆了。”

    话锋一转,重华问道:“只是,现在刚过未时,大王既不午睡,又不处理政务,反而拉着重华到这花园来吃豆腐,是否有点……”

    秦武阳连忙举手做投降状,苦笑道:“好了好了,我的贤后。寡人只是因为收到了工坊成功制出了豆腐,一时高兴之下便想着让你尝尝鲜而已,并非贪图享乐疏于政务。寡人的一片爱心,王后可别让他掉在了地上啊!”

    听到秦武阳的话,重华双手环抱着他的腰身,俏脸在那宽厚的胸膛上蹭了蹭,幽幽地说道:“重华自然能感受到大王心中的爱意,心中也很是欢喜。只是臣妾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让大王自己而消弭了雄心壮志。一旦大王有所懈怠,值此关乎秦国生死存亡的非常时期,臣妾背上媚惑君王的骂名事小,大王的宏图霸业和秦国民众可就要遭殃了。”

    秦武阳搂着重华肩膀的手不由得紧了紧,笑道:“重华的心思寡人都明白,放心吧,寡人心中有数。只是近来筹备出兵事宜有些累了,寻个由头放松一下罢了。”

    重华抬起头,深情地看着秦武阳的脸,纤纤玉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脸庞,心疼地说道:“大王这段时间确实太劳累了,脸颊都瘦了好多。不过还请大王能够坚持不懈,等平定关中以后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说着重华的脸上腾起一抹红云,锤头娇羞道:“最多到时候,大王想玩什么花样重华都答应就是!”

    秦武阳心中一喜,伸手捏着重华的下巴将她那娇羞的俏脸抬起来,狠狠一口亲在那红润的小嘴上,呵呵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哦~~”

    “讨厌~~”重华爬起身子,含羞轻轻打掉秦武阳的手,背过身子不敢再看他。

    秦武阳哈哈大笑着起身:“那本王继续去处理政务了,重华你在此纳凉一番也就回宫吧!”

    回到书房坐下没有多久,想了想,秦武阳喊道:“来人!”

    探春立马出现在书房门口,摇身拜道:“大王!”

    “差人去给工坊传话,扩大生产规模,制成的豆腐优先供应各卫将士!还有让他们立即研究将豆腐晾制成干能够耐久储存的方法!”秦武阳吩咐道。

    “诺!”探春领命,出去差人传话去了。

    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各种矿物质的含量也非常的高,以前的人们一般都是直接煮着吃,营养物质吸收率太低造成浪费,现在制成豆腐煮着吃自然会大大增加营养吸收效率。这样能够迅速补充大量营养的好东西自然是优先供应军队了,至于民间则只好大豆的产量上来了之后再行普及。

    话说秦武阳对军队将士的饮食绝对是非常上心的,不但黍饭、稷饭敞开供应,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而且隔三差五的就赏赐一些肉食和时令蔬菜、瓜果以改善生活。为了解决这个时代人们大多数都有夜盲症的问题,秦武阳甚至派人每天都到普通居民家中收购猎获的动物或者家禽的肝脏来给将士们食用。可以说,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秦武阳已经是不惜血本了。

    时间就在这样的战争准备中悄然而逝,八月二十八日,执行反间任务的姜同终于传来了第一份消息。

    负责传信的金吾卫送来的是一封蜡封的信件,相比较于这个时代还一靠使者口头传信的其他国家来说,拥有了文字的秦国在消息传送这一项上就走在了他们的前面。毕竟口信这种东西,经过口口相传并加入个人理解之后,往往最后到达接收人的时候已经走了样,容易造成消息的失真从而误导决策者做出误判,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若是小事些许错误也不算什么,但是遇到重大事情,特别是像现在这种关系到国祚延绵的非常时期,哪怕出现一丁点的决策失误,其导致的后果都是非常致命的。

    姜同来到秦国的时日尚短,而且他也没有重华那种过目不忘的天赋才华,所以他并没有能够掌握所有的常用汉字。不过汉语拼音这种辅助符号,姜同还是已经能够熟练应用了。秦武阳正在看着的这封信报就是姜同用汉字混杂着汉语拼音写成的。

    根据姜同的奏报,自秦历的八月十五日以来,虽然扈国对峙双方的军队依然还在组织当中,但是私下里的零星冲突已经爆发。经常有双方阵营的部众在狩猎或者采集的途中相遇,进而争执动武的情况发生。而随着战争气氛的加重,这种情况有越演越烈之势,双方都不得不下令约束部众,以免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爆发战争。

    信件是姜同在二十五传出的,这时候双方都已组军完毕,而且经过了几日的简单操练。在他写信的时候双方的军队正在开赴预定战场,正式的开战时间双方约定于二十八日。至于双方军力对比,则是两万对两万,人数上相当。

    同时姜同也就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作出了战争预判,他分析虽然姒正一方由于精壮不够,军队里夹杂了一些老弱妇孺,但是由于有扈氏各部精于游牧涉猎,战斗力还是能够保障。而姒正一方虽然全是精壮男子,但是其中善战的姒正部众人数只是占了少部分,大部分的还是不善涉猎而精于农耕和采药的姜氏部众。

    所以姜同判断就战斗力上来说,双方应该是不相上下的。如果双方不急于解决对手而发动全面进攻的话,这场仗打上数月乃至半年都不一定分出胜负。

    最后姜同还是谦虚了一下,说以上都是自己的一点浅薄见识,自己从大王所著的三十六计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战斗力并不是唯一评判标准。如何决断还请大王定夺。

    将信件放下,秦武阳手指敲击着桌面,闭目沉思。今天已经是二十八日,也就是说扈国的内战此时已经打响。姒拓与姜吾都不是笨蛋,以他们的精明肯定已经预先想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所以他们一定会选择速战速决。

    根据自己的判断,这两人可以接受的内战时间底线应该是五日之内,最多不超过八日。毕竟内战结束后他们还需要处置对方的贵族,收降安抚对方的部众,已经重新组织军队准备战争等一应事宜需要忙活。这些都要耗费不少的时日,而自己放出去的假消息是将会在十月出兵,所以他们肯定会尽可能快的结束内战,以留出充分的时间应对秦国的威胁。

    心中做出大致的判断之后,秦武阳双目豁然睁开,眼光中透出慑人的寒芒。

    大步走出书房,来到未央宫正殿之中,秦武阳大喝道:“金吾卫何在!”

    “在!”两个执金吾立马来到大殿门口抱拳行礼道。

    “鸣急召钟!”

    “诺!”

    下达王命之后,秦武阳便回到了书房之内,迎春、探春二人连忙跟着进来,伺候他穿上黑色的滚龙朝服。

    清脆急促的急召钟便当当响起。听到钟声的众位官员,带着一脸的讶异之色,急匆匆地向着未央宫赶去。众人心中都有些忐忑,上次的急召朝议是因为姜同出逃事件,并且公布了西征扈国的重大事项,不知这次又是为了什么,而国君又会发布什么重要命令。

    众人进殿看到的依然是一脸严肃不怒不喜的秦武阳,只不过穿上了根据礼制规定新做出来的滚龙朝服,他身上的威严气势又更加逼人了一些。

    忠臣到齐之后,依然是依礼参拜,然后国君赐座。在秦武阳有意的引导之下,现在秦国依然形成了依礼办事,依法治国的风气。这也是他分析了后世霸秦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乃是因为重用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严格规章制度依法治国的原由所作出的决定。

    众臣落座之后,秦武阳示意探春把姜同的信件递给风山,说道:“今日我收到一封来自扈国的奏报,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传阅了,现在就由风卿读出来大家一起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