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古秦帝国 > 第二十六章 计划进行时
    夜,未央宫书房。

    烛光跳跃,秦武阳依然在借着昏黄的光线伏案而作。

    眼看就要到了亥时入眠的时刻,而城门也将关闭。此时风山急匆匆地推门进来,早已得到秦武阳吩咐的侍卫和宫女们自然不会拦他。

    “大王,果真有几人前后趁夜出了城,急匆匆地向西而去了。”风山忙道。

    秦武阳微微一笑:“风卿,先坐下说。”

    看着坐在椅子上不断擦拭着额头汗水的风山,秦武阳笑道:“这种事情早在寡人意料之中,风卿又何必心急?查出来是谁派的人吗?”

    风山定了定神,“查出来了,商部两人、户部一人,总共三人派了家奴出城往西而去。”

    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子,秦武阳沉默了。今天对忠臣公布将要征伐扈国的决议时,秦武阳就料到肯定会有心思灵活意志不坚之人,因为顾忌身家安危而同扈国暗通曲款,所以早早地就让风山布置了族人们对与会的大小官员进行监视。

    而事实也证明秦武阳的所料并不差,只是这结果让他稍感意外,商部因为负责对外交通贸易,选任的人员也都是些能说会道、心思灵活之人,他们中出几个里通外国的败类并不意外。但是专管农业与人口的户部竟然也有人会与扈国暗通曲款,着实让秦武阳感到有些吃惊。

    良久,秦武阳方才开口道:“知不知道这三人分别给谁送的消息,姒拓还是姜同?”

    风山摇头:“这个就不清楚了。大王,要不要把这三个吃里扒外的小人抓起来拷问一下?”

    秦武阳摆摆手,道:“先监视起来,不要打草惊蛇。让他们继续给扈国方面通报假消息,等大军出征的时候再一网打尽用来祭旗!”

    风山一拍手,恨声道:“正该如此!国处危难,这些人不思共度时艰以报效大王的恩德,着实可恨!”

    话题一转,风山问道:“只是,大王果真要在一个月后出兵吗?”

    秦武阳点点头:“今天宣布两月后出兵,只不过是为了迷惑姜吾、姒拓二人而已。等他们得到这边三人传过去的假消息,肯定会抓紧行动,争取在一个月内解决对方。然后再用一个月整合消化内部的分立,以应对我秦国大军的威胁。”

    “所以”秦武阳右手握拳猛地砸在桌子上,“我们必须在扈国内乱刚刚结束,人心惶惶尚未达成一致的时候,突然出击将胜利的一方迅速击溃!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

    风山点头道:“臣明白了,也幸亏大王早就吩咐老臣在老营偷偷地积贮粮草,以备荒年和兵乱时的不时之需。要不然等九月大军出征的时候,可要面临无粮可用的局面了。”

    犹豫了下,风山说道:“只是大王,由于这几年我们秦国发展太快,粮草消耗巨大,所以经过近两年的积累,老营里也不过才贮存了一千石粮食。大王领军六千出征,大概只能够用八天,超过八天还不能得到额外的粮草供给则要面临断粮的窘境。”

    “不”秦武阳摇头道,“风卿你算错了。寡人并不会带走所有的军队,毕竟秦城也是需要守护的。万一咱们这只黄雀身后还盯着一个猎人,趁着我们去征伐扈国的空挡而突袭我秦国就麻烦了。那样我们虽然得了扈城却也丢了秦城,怎么看都让人肉疼无比。寡人会留下两百金吾卫与八百羽林卫,附近除了扈国之外没有像样的大国,一千人应该能保障秦城的安危了。”

    风山想了想,点头道:“这也是应该的,毕竟王后还留在秦城,安危不能不顾。”

    秦武阳笑道:“风卿你又错了,王后会同寡人一起前往扈国。”

    抬手制止了想要劝谏的风山,秦武阳道:“王后乃是姜氏巫医世家之后,虽然家世已经被姜吾覆灭十多年,但是原因她父亲积累的人脉还在。而王后母女又因为医术高超,不但在姜氏二部内活人无数深受庶人的敬重,在其他姒姓各部庶人之间也有不小的名望。所以此次王后跟着寡人前去征讨,对于战后迅速安抚扈国民众们有着莫大的好处!”

    风山细思一阵,秦武阳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只得应道:“好吧。”

    “不过”风山继续道:“即使这样,除去早先派出的一个金吾卫百人队,大王这次出征所带的大军依然有金吾卫二百、大风卫二千、羽林卫二千二百、骁果卫五百,合计四千九百人。千石粮草也仅仅够用十天而已,这还是在不发生战斗的情况下。一旦战斗爆发,士兵们作战期间一日两斤粮食根本不够,大王所携粮草可支撑的时日还会缩短!”

    说到这里,秦武阳脸色也严肃起来,他长出一口气,说到:“粮食不够,咱们还能摘集些野菜、野果充饥,也能打些猎物来改善伙食。在粮食够吃以前,咱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无论如何此战必行,不能因为担心粮草问题就错过了费尽心机筹划好久的机会。风卿放宽心,说不定寡人用不了十天就能迅速打下扈城呢,扈国的粮仓里可是有收缴上来的大量粮食啊!”

    见秦武阳决心已定,风山知道再说什么也是无用,只好说道:“那老臣便预祝大王旗开得胜,一切顺利了!臣再想想办法,争取在这一月内尽量地再悄悄收集些粮食。夜色深了,臣便不打扰大王休息了。”

    “唔!你去吧。”秦武阳点点头,目视着风山转身出了书房。

    秦武阳突然发现,自从知道了秦国面临的危机真相后,这两天风山老得特别快,那挺直的脊背已经有些弯曲了,显然沉重的压力已经让他有些喘不过气了。

    长叹了一声,秦武阳冲门外喊道:“传令,摆驾长信宫!”

    ***************************************************

    两天后,扈城往北二十余里外的树林里。

    虽然众人一直挑着人迹罕至、崎岖难行的荒野小路前行,但是有了马车和马匹代步,姜同和风落带领的百人队终于抵达临时目的地。

    风落冲姜同道:“将军此去一定万分小心,莫要被那姒拓发现了什么破绽。末将会留下五人在此等候将军消息,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报知大王,将军可让阿达送来此处,再有这五人传回秦城报给大王。”

    说着风落伸手指了一下那个叫做阿达的赶车奴隶。看到姜同郑重点头,风落抱拳道:“将军保重!就此别过!”

    说完,风落翻身上马,带着其余九十五个士卒继续向西去了。在那里,陇山峡道,他们将要担负起切断姒拓与扈国西征大军联络的重任。

    目送风落等人远去,与五个金吾卫士卒约好联络暗号,姜同便上车朝着扈城的方向而去了。姜同离开后五个金吾卫士卒立即散开勘察地形等事宜自不用提。

    且说姜同乘着板车,很快便走了十余里路,来到了一个姒姓部落的营地外围。让阿达将车赶紧一片林子里,姜同想了想,吩咐道:“阿大,咱们在这里休息下,等到入夜后我们再继续前行。”

    前方便是姒姓的一个分支,姒录所部聚居的营地。考虑到姜吾和姒正肯定在扈国君主姒拓以及其余姒姓四部首领身边布置眼线,所以为了不会提前暴露,姜同决定入夜之后再悄悄地潜进营地,想办法见到姒录。”

    两人简单地吃过东西,夜幕很快降临,吩咐阿达在原地等候。借着夜色的掩护,姜同一瘸一拐地小心地向着姒录所部营地潜去。

    兜了一个大圈,避开人密狗多的北方,姜同来到了营地的西南方向。有扈氏的传统,每个部落的祭祀场所都会设置在营地的西南方向。由于祭祀时会宰杀牲畜作为贡品,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以及重大事件,甚至还会以活人祭祀。所以祭祀场的阴气颇重,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地方,这附近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居住。就像被咬了一口的圆饼,姜同从这个方向能很轻易地靠近营地的中心。

    一路上避开地上的森森白骨,姜同行进了一段距离,前方开始出现零星的茅屋。姜同便小心的放慢了脚步,尽量选择离着两边茅屋较远的距离前进,以免被看门狗发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有多余的粮食养狗的,但是妹妹重华一再叮嘱过小心无大错,这一点姜同是极为赞同的。

    很快,姜同便摸到了营地的中央区域,这里的茅屋犹为密集。二三十座茅屋呈圆环状,将一座土木结构的大宅子围在中间。那便是这这一部姒姓分支的首领姒录的住所了,当然他此时并不一定在里面,以为各部的首领、长老等贵族们在扈城内都是有房子的。

    最外围的一圈,居住的是姒录的奴隶,而里面一圈居住的则是他的家臣,那是由表现良好的奴隶提拔而来的。要知道这个时代除了秦国之外,其它的国家和部落还没有出现职业军人的概念,所以各国国君及各部首领的安保工作平时都是由自己的奴隶和家臣执行的。

    寻了一个不像是有女人的家臣茅屋,姜同闪身而入。借着月色,稍微打量了下睡在茅草铺子上的那人,姜同便一把将他死死地按住,并捂住了他的嘴巴。那人立即从睡梦中惊醒,并开始不断的使劲挣扎。

    “别动,我是姜华氏的姜同,你应该认识我。”姜同小声说着,将自己的头侧了侧,让月光照在了自己的脸上。

    听到姜同的话,那人迟疑了下接着月色一看来人果然是姜同,便不再挣扎。

    姜同点点头,小声道:“很好,我现在有关乎整个扈国生死存亡的大事向姒录大人禀告。因为害怕走漏了消息,所以才深夜前来。现在我放开你,你不要乱喊乱叫,以免坏了大事!”

    看到那人呜呜叫了几声,艰难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姜同才放心地将他放开,然后龇牙咧嘴的斜卧在茅草铺子上。刚才用力过猛,姜同后背上伤口有些胀裂。

    看到姜同的样子,那人又吻了吻手上沾染的带着腥味的献血,立时低声惊呼道:“姜同大人,你怎么了?”

    作为姜华氏族长的儿子,姜同显然具有贵族的身份,有被庶人们喊上一声大人的资格。

    摆摆手,姜同问道:“先不说这个,我问你,姒录大人在营地吗?”

    见姜同大人连自己的伤势都顾不上,就问及首领,显然真的是有关乎性命的重大事情要通报。那人便不敢有所隐瞒,忙道:“在呢,今天首领大人正好出城来巡视营地,此时就住在里面的宅子里。”

    听到回答,姜同咧嘴嘿嘿笑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这下要省下不少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