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子虚光绪帝 > 第十一节 改革学制
    送走了几路前来抗议的俄法等国瘟神,吴子虚长舒一口气,心想区区一个破铁路,中国人怎么都造不好!却让洋人来耀武扬威,同时还大赚中国的银子,半个月来都没让自己消停!窝囊,真窝囊!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美国的苹果,在中国的售价比在美国都高,明摆着坑你!没办法,谁让知识产权在人家手里呢!看来中国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国民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素质!

    于是第二天早朝时,吴子虚就拿出了自己苦思了一夜的教育改革方案。

    “最近许多大臣上疏对朕请洋人来建造铁路颇有不满啊!更有甚者批驳朕在卖国!不知列为大人怎么看啊?”吴子虚装模作样地说。

    醇亲王第一个接过话头:“圣上英明,请洋人来建设铁路,何异于引狼入室!就令要建,也得咱们大清自己建,决不能假外人之手!”醇亲王其实是在委婉地劝说吴子虚停办铁路,因为谁都知道,大清自己造不了铁路。

    吴子虚却故意曲解醇亲王的意思,并引出改革学制一事:“醇亲王所言极是!要是咱们大清自己也能造铁路,岂能轮得到洋人耀武扬威!而大清确没有一所学堂是教人造铁路的,岂不悲哉?因此,朕决定改革学制,让全国幼*童尽量都能上学,再建几所大学堂,教点造铁路,造桥梁,造炮舰之类的技术。”吴子虚怕大家反弹太厉害,故意轻描淡写地说。

    群臣却对皇帝如何能保障大多数孩子上学特别感兴趣,认为要是真能那样,真是不世功业!吴子虚缓缓道来:“朕意出资一万万两,在全国各府县建公立学堂,全部教师薪金由朝廷拨付,学生自愿免费入学,学堂供给住宿。学制分为初小、高小两级,分别四年,初小教授八部蒙书和算数,高小教授四书五经,再兼教授些西洋科学之类。有条件的,再开一门洋文,诸位以为如何?”

    吴子虚刚一说完,翁同龢就开口了:“启奏万岁,这洋文实无教授必要,况全国数千府县,所设学堂必共有先生至少数万以致数十万,这银子???恐怕耗资过巨啊!”

    “不碍的,就令有百万先生,每人年薪五十两,每年不过五千万两开销,何况充其量不过有数十万先生,薪金开销每年不会太巨,朕会想办法筹集所需银两,维持学堂运作,倘若因缺银子停办,罪责全在朕!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望列为臣工支持!”

    吴子虚说得异常恳切,群臣认为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教育花这么多银子,但又无法驳回。这时,吴子虚拿出了自己早就拟定好的学制改革章程给列为军机商议,这一系列方案被后世称为“光绪学制十八条”,是大清国教育制度更现代化的第一步,章程的大概内容是:

    一、由朝廷出资,全国各府县于本地交通便利处建造学堂。

    二、每地建学堂两种,分为初小、高小,学制各四年。

    三、初小招收六岁以上学生,高小招收初小毕业合格者,因暂时没有初小毕业生,只要通过高小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高小预备班学习一年,再正式进入高小学习。所有初小及高小学生不必缴纳学费,同时学校供给住宿,但不供应饮食(实在供不起)。

    四、择地设立大学堂,学制四年。招收高小毕业并通过大学堂入学考试者。因暂时亦没有高小毕业生,年满十五岁者只要通过大学堂入学考试,便可进入大学堂预备班学习,两年后正式开始在大学堂学习。

    五、全部学堂学生如果没有通过毕业考试,可以选择辍学或者自费复读,复读期间,初小每年缴纳学费四两白银,高小六两,大学堂十二两。

    六、全部毕业考试由国家统一时间、考题。初小毕业者授秀才功名。高小毕业者授予举人功名。大学堂毕业者授予进士功名。

    七、学时与学科安排。初小每天十二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其中八部蒙书占五节课,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初级算数、物理、化学、生物各占一节课,洋文占一节课。高小课时安排类似初小,四书五经占五节课,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生物各占一节课,洋文占一节课。按公历,每周六日放假两天,每年当地春秋两季农忙时放假各二十天,新年放假十五天,端午、中秋、清明等节庆放假一天。大学堂每天五节课,每节一个时辰,课程随所学专业不同变动,但必须保留一门古文课。每周仅周日放假一天,无农忙假,新年放假三十天。大学堂学生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助一两,个别急需专业可领取补助二至三两,同时学校供给饮食。复读者免除补助,只供给饮食。(物理、化学、生物、世界地理书籍皆由外国教科书翻译而来,中国地理书由吴子虚亲自编纂)

    八、普通大学堂毕业者授予未入流官员身份,每月可领银二十两,米二十斛。全部大学堂入学考试以八股为主,实务策及常识为辅。唯师范大学八股与实务策、常识参半。

    九、初小及高小教材由国家统一编订,大学堂教材除古文外,随专业变动。

    十、八旗子弟可选择上“武备初小”及“武备高小”。八旗之外,功臣之后亦可选择入学。武备初小每日仅两节蒙书课,空余的三节课改为体育课、军事理论课及武器操作课。同时历史、地理教材编纂也以军事史,军事地理学为中心,武备高小亦同制。

    十一、由于教授自然科学之洋员缺乏,现从各国招聘通中文及自然科学、世界史者三、四万人,为期四年,年薪白银五百两,每月生活补助四到五两。并请德美两国派人支持。全国预计有各式学堂八千所以上,每所至少派遣三名洋员。

    十二、毕业考试各科以分数评级,以一百分为满分,达到六十分算及格。除八部蒙书、四书五经、古文必须及格外,允许有一门不及格亦可毕业。若有八部蒙书、四书五经、古文之中一门不及格,或者其他学科有两门或以上不及格,不予毕业。

    十三、为补教授自然科学教师之不足,特在京师、上海、广州、郑州、成都分别开设师范大学堂,入学者须先通过入学考试,再于预备班学基础知识及洋文一年方可正式入学,学制暂定三年。师范学生每月发给生活补助三两。五所师范大学堂暂定招收共十五万人,毕业授进士功名,正九品衔,能提前毕业者授从八品衔。此大学堂,为国家最重。

    十四、另在京师、盛京、西安、武昌、天津开设陆军大学堂。在大连、天津、镇江、广州开设水师大学堂、并出资扩建马尾船政学堂。在京师、吉林、盛京、上海、广州开设机械大学堂。在北京、武昌、杭州开设土木工程大学堂。在北京、天津、汉阳开设陆军军工大学堂。在京师、天津、济南、杭州、广州开设西医大学堂。以上大学堂人才亦为国家急用,各招收一至二万人。入学军校,需验身体。入学西医学堂,须有中医常识。入学者每人每月补助白银二两,毕业后授进士功名,从九品衔,能提前毕业者授正九品衔。以上所提及之全部大学堂,为大清重点大学堂,日后再行添设之大学堂,为普通大学堂,如有优秀者,酌情提为重点大学堂。

    十五、在北京设帝国综合大学堂。各大学毕业之学生,取其成绩优异者,即可进入帝国综合学堂,依旧学习本专业。先于国内学习两年,再出洋留学两年。毕业后授正八品衔。帝国大学堂招生限一万名。

    十六、除帝国综合大学堂外,全部学堂,即刻开建,务于八月中旬陆续招生开课。凡贪渎修造学校钱款者,罪同欺君!

    十七、以后科举考试,加试实务策及常识两项。改为以分数定成绩。八股文满分为一万分,实务策三千分,常识两千分。三年之内,八股与新学制并用。三年之后,废除八股取士,依新学制取士!

    十八、告谕众学子,方今大清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朝廷恐有亡国大祸,不得已而变学制,学制虽变,却不敢不尊孔孟之道,只多学些洋人之技耳!今日倘有志于为官报国者,报考各式学堂,不失为一条捷径。

    众大臣将这份改革章程看完,全部以为不妥,简直是在胡闹。尤其废除八股取士一条,除李鸿章与恭亲王、左宗棠踌躇不决外,其他人极力反对。醇亲王捶胸顿足,翁同龢更是肉牛满面。

    吴子虚见事情闹大了,只能也耍起无赖,一下子坐到地上大声嚎了起来,还挤出了几滴眼泪:“天啊~~~真是天亡我大清啊!呜呜~~~你们这帮佞臣,把祖宗“苟顺时势,革故鼎新”的遗训当什么啦~~~明知道改了学制天下才有救,就是死咬着八股不放啊!那八股是什么东西?不过是前明的朽烂糟粕!用八股取士又能怎样?明朝还不是亡国啦,崇祯还不是上吊啦!今天你们死守前明旧制,还不听我大清祖宗遗训,是不是也想逼朕上吊啊呜呜~~~朕这就死给你们看!”说着朝门柱撞过去,醇亲王赶紧一把将光绪抱住,父子俩抱头痛哭。

    众大臣听皇上说的也有些道理,而且万一被扣上不遵祖宗遗训的大帽子,怕是身家性命都难保。又眼看着皇帝寻死觅活,看来也对抗不了了,只能屈从。按吴子虚的学制章程拟好上谕,吴子虚还让又在上谕后面加上一条——今我大清弃前明亡国之政,承我祖宗“苟顺时势,革故鼎新”之遗训,改革学制,发奋振兴,望天下学子与朕共勉!

    这一条加的够狠,把八股取士跟追思前明挂钩了。

    上谕颁布后,银两立即下拨,各地校舍建设如火如荼,所遭遇的阻力,甚至还不如修铁路。吴子虚明白,这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有多英明,而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因为除师范学堂外,各个学堂的入学考试仍以八股为主,书生们仍然还有的考,而且还是一年考一次,更何况相对于八股取士,录取比例还有所增加,单是大学堂,估计就要招收四十多万人。大家全都摩拳擦掌想要入学,同时喜于不需要再和别人竞争,只要自己努力毕业,就会得到功名。遭遇阻力小也得感谢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可以借着朝廷的大工程中饱私囊了。

    大清改革学制的消息传出,各国懂些中文的人包括一些教会的神父都想来赚这笔钱,美德两国分别允诺援助教师一万以上,实际在国内办汉语速培班,意图解决部分教师的就业。只有日本政府吹胡子瞪眼,因为嫉妒清国有钱一次能招聘这么多洋员,还搞了全民免费教育。但也并不相信这次改革能对腐朽的清国起太大作用。

    万事俱备,只等校舍建好,洋员来清,八月中旬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