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三国之虎步天下 > 第六十二章 阻挠
    “请先生明示。”

    孙翊微笑着拱了拱手,其实对于徐庶要说的话,他其实已经猜到了八九分。

    在这份选才方案里,最核心的一点,便是设立州、郡、县三级学府,同时从各地广招人才入学,经过进修之后,择其优者授以官职。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让他们和寒门子弟同台竞争,无疑是狠狠地触碰了他们的逆鳞!

    “主公提出设立学府,广纳人才,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寒门出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此一来,无形中便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又岂会甘心?”

    以寒门制衡士族,是身为士族的朱治的建议;而出身寒门的徐庶,却又为了顾全士族而对这个方案提出了质疑。孙翊在诧异之余,又倍感欣慰:如果江东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能够像他们一样,自己又何愁孙氏不兴、大业不成!

    “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相信先生也能够看到,如今这些世家大族权势日盛,若是任由他们垄断仕途,将来孙氏的发展必然受到多方掣肘。所以即便会有一些阻力,我觉得还是应该试一试,一旦寒门出仕成为可能,那对江东来说便可谓是意义非凡!”

    孙翊说着,淡淡的一笑:“另外,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雏形,明日我会召集庐江的大小官员进行商讨,一方面对里面的一些细节进行完善和修订,另一方面……”

    徐庶会意的一笑:“另一方面,通过明日的商讨,主公也可以知道,哪些是顾全大局之人,哪些是自私自利之辈。”

    孙翊笑而不语。

    徐庶道:“话虽如此,但以江东目前的状况来看,主公最好还是不要和这些世家大族硬碰,至少也应该有一些缓和他们抵触情绪的措施才是。”

    孙翊点了点头:“先生放心,既然我打算下这步棋,就一定会考虑到下一步。若是到时候他们的反应比较激烈,我会做出一些让步,不过这些让步却不能过早出现在这份方案里面,否则到时候,他们又会得陇望蜀,不知满足了。”

    徐庶微微一愣,随即目露恍然之色,与孙翊相视而笑。

    ................

    次日。

    离议事开始还有足足半个时辰,庐江的大小官员们就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刺史府的大堂内,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讨论着昨日他们收到的那份帛书上的计划。

    这些官员们,出身大都是江东本土的世家大族,对于孙翊提出的让寒门子弟享有平等的出仕权利,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理喻,甚至是有一些愤怒,所以早在昨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私下商量好,要在今天议事的时候联手对孙翊施压。

    “咳咳咳!”

    几声咳嗽忽然从大堂各处同时响起,前一刻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众人此时立刻安静了下来,将目光投向外面。

    不远处,孙翊正在周瑜、张昭、鲁肃等人的陪同下,大步朝大厅走来,一面走,一面还和他们有说有笑的谈着什么,气氛格外融洽。

    看到这一幕,不少人不由得开始面面相觑起来。在他们看来,周瑜和张昭、鲁肃这些江东重臣,都属于世家大族,照理说和他们应该是同一战线才对,可从他们现在的样子来看,竟像是对孙翊的选才方案并没有什么异议一般。

    在众人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孙翊走到主位上坐定,环视了一圈堂下,只见已经到场的基本都是文官,而武将到场的则寥寥可数。

    对于这样的情况,孙翊并不感到意外:在场的文官,大多数都是凭借在当地显赫的家世和名望方才步入仕途;而武将们则不然,大多都是经过一次次的铁血征伐,凭借沙场功勋获得如今的地位。相比之下,他的那份选才计划,更多的是影响到文官群体,所以今日会有这样的情况也就并不奇怪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武将们才陆陆续续的来到大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比较粗枝大叶,显然并没有注意到,今天的气氛和往日比起来显得有些压抑。

    见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孙翊轻咳了两声,声音虽然不大,但在一片寂静的大堂上却也显得格外清楚,所有人迅速站成几列,纷纷将目光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今日召集诸位来此,所为何事,诸位想必都已经清楚了吧?”

    孙翊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语气沉稳的说道。

    “如今我孙氏据有江东六郡,六十余县,可谓气象初成。如今江东正处在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阶段,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孙翊说到这里,轻叹了一口气:“可是,虽然有诸位协力辅佐、共襄大业,但眼下我江东境内,选贤任能依然是捉襟见肘。前段时间,我了解了一下各地的官员在任情况,诸位可知目前各地尚有多少职位空缺吗?”

    众人闻言,都是面面相觑,他们是庐江的官员,对于郡内有什么职位空缺可能略有了解,但对于其他各郡的情况却不得而知。

    孙翊伸出右手,缓缓比出了三根手指:“江东六郡,各地文武官员,有超过两成的职位空缺!最严重的会稽、丹阳二郡,都尉、县令、主簿等职,空缺已经接近四成,现在大多由人暂代。长此以往,对江东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从各地简拔贤良,委以重任,所以便草拟了一份选才方案,相信在场的诸位都已经看过了吧?若是有什么想法,可畅所欲言!”

    堂上再次响起了一片交头接耳的议论声,虽然声音比之前小了很多,但从官员们的神情来看,还是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孙翊的方案有着不小的意见。

    不多时,一名须发银白的老者缓缓出列,面色肃然的朝孙翊拱了拱手。

    此人是庐江周家一个分支的族长,名叫周昆,算起来是周瑜的祖父辈了,在庐江境内一向德高望重,郡内的名门大族都要敬他三分,如今在庐江郡中担任主簿一职。

    看到周昆出列,孙翊便知道,以他为首的这群世家大族们要开始发难了。

    果然,只听周昆说道:“主公,简拔贤良、充实羽翼本生并无不妥之处。只是主公在帛书中提到,今后在江东出仕,不限家世名望,仅以策试为标准,此例若开,只怕会使得官场鱼龙混杂,反而于我江东不利啊。”

    周昆一带头,一众庐江世家出身的官员们也有了底气,纷纷开始出列表态。

    “主公,周公所言有理啊!所谓宁缺毋滥,各地官员还是应该择优而仕,切不可草率而为。”

    “主公,江东六郡之地,人杰地灵,只要主公颁下一纸求贤令,旬月之内,江东才俊必回云集舒县,实在无须以策试取官啊。”

    “主公,以策试取官,本意虽好,但为官者身负一方重任,上托于主,下仰于民,若不分品德、不问贵贱,人人皆可经由此途为官,未免有失妥当,还请主公三思!”

    “主公……”

    “主公……”

    由于有徐庶在场,所有人在进言的时候都刻意回避了“寒门”这个字眼,但是孙翊却听得出来,这些人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他们身为世家大族,绝不会允许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因为那样一来,随着寒门的崛起,他们的族中子弟会有相当一部分无法踏入仕途。

    孙翊面色凝重的看着这些人在堂下侃侃而谈,心里涌动着一股失望:他们中间其实并不缺乏能人,例如带头的周昆,这两年便一直是鲁肃的得力助手,但在这些人眼中,各自家族的利益却显然远远高于他们从属的这个势力。

    对于他们来说,为孙氏效力仅仅是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而已,一旦这种利益受损,或者有谁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利益,孙翊相信,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重新站队。历史上,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领大军压境的时候,江东绝大多数的大臣都力主投降,也正是这个道理。

    不过让孙翊感到欣慰的是,周瑜、张昭、鲁肃等一班核心重臣,此时都坚定地站在原地,丝毫不为这些人的话语所动。不可否认,他们也会考虑到各自家族的利益,但不同的是,他们的眼光更加的独到和长远。换句话说,他们都愿意相信孙翊,相信只要孙氏发展得更好,他们的家族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荣光。

    “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

    孙翊环视了一圈堂下的众人,一脸郑重的说道:“不过我曾经听人说过,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得住老鼠,便是一等一的好猫!在我看来,选贤用能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出身如何、名望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能治理好地方,造福一方百姓,这样的人就应该委以重任!诸位若是对策试的具体细节有什么意见,可以畅所欲言,我也会博取众议,确定出一个最理想的选才方案。而是否应该唯才是举,我看,这个问题就没有继续纠缠的必要了吧!”

    孙翊的最后一句话,明显加重了语气,刚才七嘴八舌的众人此时一个个都面面相觑,私下交换着眼神,却没有人肯再一次站出来反驳。

    “主公!”

    一个声音打破了大堂上尴尬的沉寂,在众人的注视下,周昆又一次出列,与刚才不同的是,此时他的脸色绷紧了许多,眼神也显得格外的坚决。

    “昆在郡十余年,从未听说过择官可以不分尊卑贵贱,不问名望出身!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主公若以此法选才,将来我江东还有何名望可言?又该如何吸引四方名士来投?若是主公执意如此,请容昆告老还乡,颐养天年。”